1971年,Meyer首先提出应用L形切El技术行乳房缩小术,后又有学者相继报道并予以改良。
1974年Regnault的B技术成为该类手术的经典。他所应用的蒂为较宽的上真皮腺体蒂,不进行皮肤与腺体和腺体与胸壁之间的剥离。这虽然保证了皮瓣及乳头乳晕的血供,但随时间延长假性下垂不可避免,乳房的突出度往往不足,乳房外形略显扁平;最大缺点在于腺体切除位于下外侧,不能保证第4肋间神经外侧皮支不受损伤。
为了减少继发下垂的可能,Frey采用真皮悬吊术于下方对乳腺组织提供支持,所应用的蒂为下部腺体蒂,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乳头乳晕的血供和神经支配。由于从周围去除腺体,没有中断乳腺管,手术后哺乳功能也未受影响。现将其手术方法介绍如下。
1.手术前标记站立位标出胸乳线,在此线距胸骨切迹16~24 cm处为新乳晕的上缘,这应依病人的身高、胸廓和乳房大小而定。要确定其确切距离,此点应位于乳房下皱襞在乳房前面的投影点上方1~2 cm。在其上方l cm为切口线。其他标记线可于手术前,也可于手术开始时标出。
病人平卧于手术台,保持身体两侧对称,双上肢外展90°。标出胸骨中线和经乳头至胸骨中线的垂直线。距离胸骨中线锁乳线距离的一半为B形设计的最内侧点(通常为8~12 cm)。缩小乳晕直径为4~4.5 cm。B形设计的转折点为新乳晕的下缘,自此点开始画出B形字母的下部。
外侧标记线的位置依乳房大小和皮肤松弛的程度而定,一开始就需有确切的估计,因为乳晕下方的皮肤并不切除而是用作真皮悬吊乳房。围绕乳晕上半部1 cm画出去表皮的范围,乳晕下方去表皮的长度为7 cm,下缘平行于乳房下皱襞,这样就形成了内外两个相连的三角形真皮瓣固定于胸筋膜上起内部乳罩的作用。
2.手术步骤于上述标记范围去表皮后,沿真皮缘切开,向周围剥离整个乳房皮肤达乳腺基底,不要见到胸肌筋膜,以保护进入乳腺中心蒂的血管和神经。切除腺体时要特别小心,不要损伤中心蒂。助手可提起乳房,使蒂部垂直。腺体切除最好用锋利的刀片,最后用组织剪修整。
真皮瓣的下缘用不可吸收缝线缝合于胸前壁深筋膜上,其缝合位置在乳房下皱襞上方两横指处,呈弧形,从而预防了剩余腺体下垂至新的乳房下皱襞以下。
仔细止血,放置引流,将外侧皮瓣向B形字母的下部旋转并携带外侧多余的组织向内,分两层缝合皮下。与传统的B技术乳房下极皮肤支持不同,该手术是通过内部真皮悬吊代替乳罩的支撑作用。注意不要在乳房下皱襞上方保留多余的皮肤,因它随时间不会吸收。保持内部真皮乳罩和外部皮肤乳罩之间的平衡非常重要。为防止乳晕增大,应于真皮内用不可吸收缝线行连续缝合使乳晕直径保存在4~4.5 cm。最后,用4—可吸收线间断缝合皮下,5—0可吸收线缝合皮肤。如用于巨乳,乳头乳晕转移在10 cm以上,乳晕周围以及与乳房下皱襞间切口将出现较多细小皱襞,但几个月后会逐渐消失。半年后乳房将恢复为较为自然的形状。
其他如Chiaril的L形技术及其改良、Gasperoni的J形瘢痕技术以及Ramirez的;猫头鹰;切口技术均是垂直瘢痕技术和B技术的改良。因蒂的方向、切除腺体的位置以及剥离技术有所不同而各有其优缺点,但大多数以上方、内上或外上为蒂,仍存在上蒂固有的缺点,也不太适合于大的乳房。
以上是我们整形专家对整形常识的介绍,相信大家对 L形或J形乳房缩小术 有了初步的了解,如果需要专家一对一的服务,请咨询网站在线专家,或者拨打我们的电话获得更有针对性的权威解答!
【内置式乳罩技术】
(1)切口设计:以乳头为中心,在乳晕周围设计双环形切口。内环直径为4cm,为新乳晕的大小。外环直径较内环直径大3~5 cm即可,外环可呈圆形或椭圆形。如乳房皮肤较多或松弛明显,可在乳房外侧设计;S;形附加切口。 (2)麻醉方法的选择:对体积正常或稍大于正常的乳房下垂者,可选...【详情】